文|隔雾
编辑|隔雾
前言
这世道真是活久见!重庆璧山的早市还飘着油条香呢,丁家街道就炸开了锅——白发老头跟拎小鸡似的揪着学生手腕,那孩子手上明晃晃铐着副手铐!
俩老人跟学生当街拉拉扯扯,周围人围得跟看耍猴似的,都嘀咕这老爷子是哪路神仙:穿得跟退休干部似的,咋随手掏出手铐跟掏钥匙似的?
难不成这大爷是藏在民间的 "编外执法者"?还是这学生闯了啥 "天坑"?
展开剩余89%事件回顾:一场因公交车上的小摩擦引发的风波
6月10日上午7点左右,正值上班上学的早高峰时段,重庆璧山区丁家街道公交站附近人来人往,13 岁的学生曾某乘坐公交车到达该站,准备刷卡下车。
由于当时车厢内十分拥挤,曾某在刷卡时,他的背包与身后 69 岁老人周某的购物袋发生了剐蹭,这一小小的肢体接触,如同点燃了导火索,引发了双方的言语冲突。
周某急切地催促曾某,言语中或许带着一些不满,而年轻气盛的曾某也不甘示弱,双方你一言我一语,口角逐渐升级。
下车之后,情绪激动的曾某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突然挥拳击向周某的面部,这一拳瞬间让矛盾进一步激化,周某的丈夫刘某,68 岁的老人,眼见自己的妻子被打,出于本能的护妻心切,立即上前还击。
就在局面陷入混乱,双方推搡之际,一位 68 岁的老人黄某出现了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黄某从口袋中掏出一副老式手铐,迅速将曾某的双手铐住,随后会同周某夫妇,打算强行将曾某带往派出所。
这一幕被周围的路人看在眼里,大家纷纷感到震惊和疑惑,毕竟,手铐在大众的认知中,是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才会使用的工具,怎么会出现在一位普通老人的手中?
而且,将手铐用在一个未成年学生身上,更是让人觉得难以理解,于是,路人纷纷上前调解,在众人的劝说下,曾某向周某道歉,黄某最终解开了手铐,众人也各自散去。
然而,这一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,路人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,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视频中,学生被手铐铐住的无助模样,以及老人熟练使用手铐的动作,都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,大家在谴责学生打人行为不当的同时,更多的是对老人手铐来源的质疑。
调解结果:双方达成和解,但事件余波未平
事件发生后,当地街道办事处迅速介入调查,经过工作人员的走访了解,还原了事件的经过,并对涉事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。
在街道办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下,涉事双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学生曾某认识到自己不该冲动打人,不仅伤害了周某,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麻烦。
而周某夫妇以及黄某也意识到,他们的处理方式过于极端,尤其是黄某使用手铐铐住曾某的行为,可能对曾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。
最终,双方达成了初步和解,互相致歉,目前,学生曾某已返回学校上课,看似这场风波已经平息。
然而,网络上的讨论却依旧热烈,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—— 手铐的来源,仍然没有答案。
手铐来源成谜: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和法律思考
从网络流传的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,这副手铐做工规整,中间的链接链子有小拇指粗细,外观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警用手铐极为相似。
这不禁让人疑惑,一位普通老人为何会拥有这样一副手铐?它究竟是从何而来?
根据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及《人民警察法》相关规定,手铐属于警用器械,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制造、贩卖、持有和使用。
非法持有、使用警械者,将视情节严重程度,面临拘留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,所以,黄某手铐的来源合法性成为了本案最大的疑点。
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有人猜测黄某可能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购买的仿制品,如今网络购物发达,一些仿真警械在部分不良商家处也能买到。
也有人怀疑这副手铐原本就是警用装备,可能是黄某通过特殊途径获取,比如从某些废旧物资处理渠道得到,或者与某些有警用装备接触机会的人有关。
还有网友调侃说,这不会是老人从影视剧道具组拿的吧,但玩笑归玩笑,此事的严肃性不容忽视。
当地警方在接到群众报警后,迅速将相关人员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,并对涉事手铐来源展开进一步调查。
目前,已将黄某的 “老式手铐” 作为物证进行技术鉴定,试图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,确认这副手铐是否为警用装备,以及其具体的生产厂家、使用记录等关键信息。
警方表示,无论调查结果如何,都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,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。
类似事件对比:敲响警钟,引发对非法持有警械行为的重视
其实,这并非是首次出现普通公民非法持有警械引发争议的事件,2023 年 3 月 24 日,在河北保定街头,29 岁的网约车司机张某因行车加塞纠纷,截停对方车辆后,竟然掏出手铐自称为 “市局的”。
后经警方调查,张某的手铐购自批发市场玩具摊位,并无强制约束功能,但即便如此,他的行为也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,最终张某被行政拘留15 日,罚款 1000 元。
与此次重庆事件相比,虽然保定事件中的手铐是无实际功能的玩具,但两者都反映出一个严重问题,即非法持有警械行为的存在,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。
无论是真警械还是仿制品,普通公民当街使用器械限制他人自由,均已涉嫌违法。这些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对警用器械的管理,严厉打击非法持有和使用警用器械的行为。
信息来源
中国品牌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中国品牌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点时新闻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点时新闻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恩施律师覃程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恩施律师覃程,2025年6月10日发布。
发布于:浙江省